> 文章列表 > “快刀割一半”的出处是哪里

“快刀割一半”的出处是哪里

“快刀割一半”的出处是哪里

“快刀割一半”出自宋代邵雍的《谢人惠石笋》。

“快刀割一半”全诗

《谢人惠石笋》

宋代 邵雍

谁将天柱峰,快刀割一半。

泉漱痕微清,云抱色犹见。

权门不能移,富室不能转。

则予何人哉,当阎君之献。

《谢人惠石笋》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

《谢人惠石笋》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愿意将天柱峰,

用快刀割去一半。

清泉洗净微小的痕迹,

云朵环绕,色彩仍可见。

权贵之门无法挪移,

富贵之家无法转变。

那我又是何人呢,

只能像阎王献上贡品。

诗意:

《谢人惠石笋》是一首以峰岩景观为背景的诗词。诗人通过描绘天柱峰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权贵和富贵的不屑和反思。

诗中的天柱峰被比喻成一根石笋,诗人借用了割去一半的意象,暗示对权贵和富贵生活的否定。清泉洗净石笋上的微小痕迹,云朵环绕着石笋,仍然能够看到它的本来面貌。这里可以理解为,虽然权贵和富贵的生活能够掩盖一些缺陷和瑕疵,但真相仍然存在,无法掩盖。

诗的后半部分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他对权贵和富贵感到无奈和无法融入,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像阎王献上贡品一样被动地接受。这种自嘲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权贵体制的批判。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和富贵生活的不屑和反思。通过对天柱峰的描绘,诗人巧妙地把自己与权贵和富贵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真实的态度。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富有隐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对权贵体制的反思。诗人的自嘲态度和对现实的无奈也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厚度。

整体上,《谢人惠石笋》展示了邵雍对权贵和富贵生活的批判和对真实与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自我认知的思考。

百科名医视频网